top of page

写真筆談

影像、文字、機具, 2016

「我小時候走過的許多地方都被他拍了下來,幾幾乎要在他的照片中見到我自己的身影,所以看著他的照片我有一種感激之情,髣髴年少時有一個我不知道的人愛著我。這是攝影有別於其它藝術的功能。」

— 黃翰荻,〈「張才訪問記」始末〉

我們的生活充滿大量且流動的影像。在使用通訊軟體時,照片取代文字溝通;在社交平台上,同樣的一張影像,可能因為搭配的文字語句而產生新的意義;在社群分享網站上,影像的討論與展示,已然成為另一種論壇與展覽空間。我們處在一種持續變動、稍縱即逝的視覺交換經驗,影像當中符號的編碼與解碼過程更加複雜。

 

 

攝影看起來像是理性的實證觀看,它指向真實,卻非現實本身。因為相機自動性的機械特質,讓攝影存有「透明」的幻象,看到一張照片時,我們傾向眼見為憑,很自然以為實際現場就如同照片所呈現的模樣。然而每張照片都是「沒有符碼的訊息」(a message without a code),意思是說,一張照片在經過相機機械化的產製後,現實和照片的關係雖然是類比的,但在這樣看似客觀模擬、複製現場的表面下,圖像的符號卻是交錯多義(polysemous),其中可能會有語言、文化、象徵等多重符號系統,而觀者也會依照自己的認知與情境來解讀照片,甚至可能超越攝影者原先所想要傳達的內容。

 

 

每一張照片的構成,都是攝影家對現實的創意加工,藏有複雜的選擇和觀點意識。本展覽邀請8位不同領域的創作者,針對挑選出來的12件典藏攝影作品,以「書寫」的方式進行閱讀與編排,將攝影作為素材,以零星片段的隻字片語,為典藏作品畫下座標。

 

 

文字/ 

張碩尹,〈平淡無奇的下午〉

溫知儀,〈走進過去〉

楊雨樵,〈衢〉

牛俊強,〈On Air〉

劉玗,〈五個老爸〉

張可欣,〈新公園攝影師〉

潘家欣,〈女鬼〉

王咏琳,〈無題〉

 

影像處理/ 

林冠言

徐子涵

 

策展&設計/ 

朱盈樺

 

 

相關評論:

拼貼、想像與詮釋—談談「写真筆談」 ▪ 張瑋,《攝影之聲》

視線的單戀—朱盈樺「写真筆談」中的圖說問題 ▪王柏偉,《藝術家》496期(2016.09)

重組典藏:影像的再述與想像—「對照記」、「写真筆談」▪錢怡安,《攝影之聲》19期(2016.08/09)

 

舞弄珍藏:召喚/重想/再述的實驗室

台北市立美術館

時間 | 2016/05/28 - 2016/10/02

地點 | 三樓3A~3B

 

 

 

 

© 2016 YinHua Chu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