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行走」的藝術
在《浪遊之歌 – 走路的歷史》一書當中,Rebecca Solnit 試圖釐清「行走」在不同時期對於人類的重要性。古希臘建築將「走路」示為一種「社交」和「語言」的行為,而Solnit認為「行走的歷史是一種業餘性質的歷史,就像行路本身是一項業餘的行為一樣」。
「行走」這件事情,連結了個人的小宇宙跟公領域的大宇宙:我們走在公領域中(道路、公園、提防、田間、馬路),我們藉由雙腳的前進踏步與世界接合。 我們邊走路邊發呆、邊走路邊想事情,我們的眼光思緒隨意漫遊,而這看似自由的感觀意識與想像力,卻又是被走路時的節奏和路徑所影響。
英國地景藝術家Richard Long可算是第一個以「走路」為主題進行創作的藝術家。1967年的作品《走出來的線》( A Line Made by Walking)中,他持續在一塊空地裡來回行走,將草踩倒形成直線,完成第一件以「行走」為主的作品。這樣的概念而後持續在他的創作當中,他以雙腳當成 畫筆、大地當成畫紙,走路的動作和節奏是他的作畫過程,以一種日常卻又儀式性的方式進行創作,最後再以攝影或文字作為記錄呈現。「行走」是他在大地時空裡 完成的雕塑作品。
當代藝術中,「走路」也是許多藝術家處理的主題。Laurent Malone和Dennis Adams這兩位藝術家,於1997年開始自美國曼哈頓到甘迺迪機場的「行走」。過程當中,兩位藝術家共用一台35mm相機;先是一個人按下快門,而後另 一位接下相機,用相同的光圈和快門指向另一個方向拍攝。最後呈現的243組照片當中,一面是「選擇的照片」(拍攝時有選擇主題、有構圖、有調整光圈快 門)、另一面是「機會的照片」(沒有選擇主題,光圈快門也完全沒調整)。書籍的編排方式則是將243組照片並置、印製沒有任何頁碼或字句說明、封面封底都 用黑色的橡膠材質,並在書脊的位置印上這趟旅行的規範與拍照的方式。
法國藝術家Laurent Tixador和Abraham Poincheval,則花了16+24天的時間,從法國南特(Nantes)到卡昂(Caen)、再從卡昂到梅斯(Metz),完成這件計劃《地平線的 未知》( The Unknown of the Great Horizons)。這段將近三十天的過程當中他們行走的依據不是地圖,而是指南針,並且要求整趟旅程無論遇到怎樣的阻擋物、多惡劣的天氣,還是要依照著 「筆直線」的方向進行。兩位藝術家之後亦合作其他藝術計劃,例如在Frioul小島裡以一種「生存遊戲」的模擬歷險遊戲方式過自給自足的生活。